如何做一个好笔记
本文最后更新于128 天前,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,如有错误请发送邮件到2289035571@QQ.COM

感谢 TurboAI对本博客的的大力赞助。 创作不易,如果您觉得有帮助,请支持LIncol29!

前言

如何学习好一门知识,我希望你在学习的时候。每学习一个List章节,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输出。

输出方式:

  • 可以是以代码的形式
  • 口播的方式,自己讲出来实现流程
  • 以图汇,自己画一个草图能够很直观的表示流程状态
  • 记录文章或笔记,做到能够让小白看到这个文章也能理解大概是讲了什么内容

QA系列

Q1:什么是好的笔记?

  • 好的笔记不是不断囤积,而是越积累越有价值。只有能让你产生更多新的想法,能让知识形成复利的笔记,才是好的笔记。

Q2:为什么要记笔记?

  • 记笔记是为了帮我们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和观点。 通过笔记,我们快速了解知识点。复盘的时候可以由点到面(ps:知识是一点一点累计的),整理出一个知识框架。

Q3:怎么样让笔记产生价值?

  • 刚接触做的笔记 ——> 熟悉此知识后做的笔记 。在这个转变过程中,我们是不是通过笔记对知识加以巩固,在观看笔记的时候产生了新的idea,并拓展开来。逐渐由点到面(看下图)。并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最后浓缩的就是笔记的精华。

由点到面示意图:

如何做一个好笔记 1

积累什么知识

在个人知识管理中,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该积累什么方面的知识。

我们在世界上生活,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身份,这也导致我们需要积累的知识看起来五花八门: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,需要积累设计相关的知识;带领一个小团队,需要积累管理方面的知识;刚有了宝宝,需要积累婴儿发育的知识;喜欢研究中国历史,需要了解各种正史野史;最近想买一辆汽车,需要积累汽车相关的知识 ……

这些知识看起来都有「用处」,但是如果不搞清楚优先级,那么就像一艘没有目的地的船只,虽然能停靠无数个岛屿,补充许多给养,却不知道要航向何处。

所以如果不想清楚自己该在哪些方面投入,那么再好的笔记工具也无法解决知识管理混乱的问题。

换种视角看知识:领域、项目、资源

想象一下,将你大脑中所有的知识平铺在一张纸面上,大概会是什么样子?

我曾在刚工作的时候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如下图。能看到其中涉及的面非常广杂,有具体如招聘面试该怎么做;也有宽泛如自我认知是什么;有自己感兴趣的经济学原理;也有日常吃饭的家伙视觉设计;更有别人推荐但是自己一知半解的不确定要不要学的金融知识。

如何做一个好笔记 2

如果按照这种视角,那么就会被浩如烟海的知识所淹没,即使引入再多的科学分类法也不能解决问题。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上面这些知识:

  • 将那些做了对别人有帮助,做砸了自己要承担责任的事情,称为领域(Area)
  • 将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和目标的事情,称为项目(Project)
  • 将那些自己持续感兴趣,但对别人没影响,别人也不在乎的事情,称为资源(Resource)

举个生活中的具体例子: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个领域,因为身体坏了你需要为此负责,并且会影响家庭的收入,也会耽搁自己的工作。跑一个十公里马拉松锻炼,是一个项目;而周末去游泳池游十圈,则是另一个项目。我们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来完成健康领域的精进。而你刚迷上户外运动,收集了许多资源准备研究看看哪个合适自己,则是一个新发展的兴趣。即使研究下来发现不适合自己,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。

根据这个视角再把上面例子中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分类:

  • 领域: 视觉/平面/交互设计、数据分析、营销与推广、行为经济学 —— 这些都是自己日常工作吃饭的家伙,做好了对公司和用户都有好处;做砸了往往会绩效不及格或者被劝退,需要自己为此负责。所以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持续不断精进,持续积累。
  • 项目: 招聘面试、团队协作 —— 这两个都是当时招募暑假实习生遇到的具体问题,需要在暑假开始前制定好招聘计划和要求,以及设定好团队协作的方式,有明确的目标和截止时间。完成这些项目既需要我们补充相关知识,也会在过程中产生许多属于自己的知识。
  • 资源: 历史、信息论、微观经济学、自我认知 ——这些都是自己持续感兴趣,有空就会去翻翻相关内容满足好奇心的事情。即使停下来或者做砸了,也没什么大的问题,因为本来就没有指望它们有什么明确的回报。所以这些知识的积累虽然令人愉悦,但并非是最高优先级。

所以大抵来看,我们日常需要积累的知识多半来自于自己关注的领域、资源、项目。而其中最重要的,则是领域的选择 —— 因为领域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根本。

你所记录的是知识还是信息

用自己的话记录,更容易被记忆。这个结论源自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(Robert A. Bjork与Elizabeth Ligon Bjork),在近30年前提出的理论:必要难度(Desirable Difficulty)

比约克率先区分了记忆竞争的两种不同类型:存储优势(storage strength)与提取优势(retrieval strength)。以前,人们习惯性地认为,记得越快,学习效果越好。简言之,存储越容易,提取就越快。但他的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:“存储与提取负相关”,也就是说,存入记忆越容易,提取出来越困难;反之,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,知识提取会更方便。

这也为何俗话说: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
做笔记的七大原则

  1. 互动重于消费: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不是简单收藏
  2. 平衡细节与可发现性:过于细节太冗长,过于简略无法找到
  3. 有选择的压缩知识:挑重点的来
  4. 直觉大于分析:我们本身的思维就不精密
  5. 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信息上:一本书只记得一句话,也没什么不好的
  6. 隐性知识高于显性知识: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反馈,别人拿不走的
  7. 重视问题,轻视答案:发现问题的质量,是解决方案质量的基石

文章参考资料

  • flomo 浮墨笔记 :文章内容引用自flomo笔记,大家可以去看看。里面还有许多关于做笔记的知识点。
创作不易,如果您觉得有帮助,请支持LIncol29!
如有需要,请至网站地图学习本博客的教程
博客订阅:通过RSS或关注公众号[Lincol的编程世界] | 广告招租与合作请留言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ncol29.cn/goodnotes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地址及作者哦~

评论

  1. Macintosh Safari
    贵州省贵阳市 移动
    4 月前
    2024-6-02 7:08:36

    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性的记录最重要!

    • lincol29
      刘郎
      Macintosh Chrome
      广东省深圳市 移动
      4 月前
      2024-6-02 9:05:29

      这算是笔记的其中一环。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